四海網(wǎng)首頁
當前位置:四海網(wǎng) > 知識大全

龍?zhí)ь^有吃豆子的習俗,吃豆子這個習俗的來源傳說

2020-02-24 13:19:21來源:四海網(wǎng)綜合

  龍?zhí)ь^有吃豆子的習俗,吃豆子這個習俗的來源是什么你知道嗎?其中還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傳說故事,下面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
1556091166.jpg

  龍?zhí)ь^為什么吃豆子

  龍?zhí)ь^吃豆子的習俗起源于唐代的關中地區(qū):相傳,武則天當了皇帝后,天上的玉帝十分不滿,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。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,偷偷降了一場大雨,玉帝得知后,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,壓在一座大山下面。山下還立了一塊碑,上寫道:龍王降雨犯天規(guī),當受人間千秋罪。要想重登靈霄閣,除非金豆開花時。人們?yōu)榱苏三埻,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。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,家家戶戶爆玉米花,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,只好傳詔讓龍王回到了天庭,繼續(xù)給人間興云布雨。從此以后,民間形成了習慣,每到二月二這一天,人們就爆玉米花,也有炒豆的。

  這個說法明顯有漏洞,因為玉米原產美洲大陸,傳入中國是明朝以后的事。但是吃豆豆與干旱肯定有關。二月過后開始春耕,而豆類作物播種早收獲早,而且喜陰怕熱,在北方缺衣少食的年代,最先種植的就是豆類,二月二過后就要換種籽準備農耕,而沒有雨水就種不下去,而豆類作物對于農業(yè)有非常重要的意義,仔細觀察豆類植物的根部,它們上面長有許許多多的“小瘤子”,這是寄居在豆根上的根瘤菌。根瘤菌含有大量氮肥,大豆和根瘤菌是一對相互利用共同發(fā)展的典范,等到豆類植物收割之后保留豆根,其根部氮肥就會保留下來,因此豆類是很好的倒茬作物。每年農歷二月二農民們就拿出豆類作物,盼著下雨耕種,就這樣二月二吃豆豆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。

* 聲明:本文由四海網(wǎng)用戶wangning原創(chuàng)/整理/投稿本文,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,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,內容僅供參考學習,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,歡迎批評指正。
相關信息